近年来,自媒体平台兴起了不少“理性人设”博主,王志安便是其中的代表。他自诩调查记者出身,擅长剖析公共事件,在YouTube平台以“讲真话”、“有逻辑”、“不站队”的面貌迅速吸粉,俨然一副新时代“知识分子”的姿态。然而,表面上的冷静克制,背后却隐藏着大量问题——从价值立场的漂移,到逻辑结构的陷阱,再到“事实披露”下的选择性呈现,王志安式的“真相叙事”并没有他自己说得那么干净。
一、披着“理性”外衣的主观倾向
王志安的最大卖点,是他营造了一种“我不带情绪、只讲逻辑”的人设。他在节目中常用一些“调查语言”和“专业腔调”营造一种客观中立的形象,但细看他的视频选题与解读角度,实则充满了选择性偏见。
例如在多个公共事件中,他总是倾向选择“体制失败”、“官员作恶”、“社会崩坏”的视角,而几乎从不展示正面案例或平衡观点。这并非“求真”,而是“挑真”——从事实堆里捡自己需要的砖,砌出一堵他想让你看到的墙。
这种做法的危险在于:观众会以为自己看到了全貌,其实只是被引导看向了特定方向。这种“伪理性”的包装,比直接煽动情绪更具欺骗性。
二、“冷静”背后的道德评判姿态
王志安常以一种“理性旁观者”的姿态评价他人,但在言语中暗藏着大量带倾向的价值判断。他在谈到社会事件时,常常使用“我们中国人总是……”、“体制的通病就是……”这类话术,将个案问题泛化为系统性批判,制造一种“我们都错了,只有我看清”的道德高地。
这种表达方式,在表面上像是在提出建设性批评,实际上是一种“对下评判”,将自己置于“比你高一阶”的位置。观众在接受他观点时,不仅在接收内容,也在无意识地接受这种价值分层。
而一个真正理性的讲述者,应是帮助受众澄清问题,而不是以“我是清醒者”的姿态带节奏。
三、以“调查记者”自居,却鲜有调查实质
王志安经常标榜自己有“央视调查记者”的背景,这无疑为他的视频提供了一层光环。但事实上,真正具有实证调查、现场验证和多源交叉的内容,在他的视频中并不多。
他所谓的“调查”,很多时候是基于网络信息的二次整合、他人素材的剪辑解说、甚至是“传言+主观猜测”的自说自话。他偶有采访,但采访对象极少与事件有直接联系,大多是辅助“背景叙事”的“工具人”。
这类“轻调查+重推断”的方式,无法真正建立事实链,却容易让观众“感觉很专业”,从而过度信任其结论。
四、“洗白”与“打压”的双重操作模式
王志安在某些争议人物或事件中,常展现出耐人寻味的“双重手法”:对某些人极尽“理解之能事”,强调其处境、制度压力、历史误解;而对另一些人则全程否定、刻意放大缺点、只取其恶。
例如,他在涉及权贵阶层的舆论事件中,常常使用“背景复杂”、“我们外界不清楚全部情况”来为其缓颊,但对底层或舆论不友好者,却多用“这就是愚蠢”、“他活该”的斩钉截铁。
这种“不对称分析”的方式,让人不禁质疑其立场是否真的如他所言那般“客观”,还是早已在潜意识里站好了队。
五、内容呈现上的“话术包装”
王志安的表达方式很擅长“结构包裹”——他会先用一段历史回顾、背景资料、地理文化等看似“无害”的叙述缓慢铺垫,然后逐渐引入主张,最后给出结论,让人觉得“他说得很有逻辑”。
但这套结构往往隐藏着逻辑漏洞和偷换概念。举个例子:
他先讲某事件背后的历史矛盾,指出“这并不是偶发”;
然后说:“所以这次的悲剧也是制度性的必然”;
再接着说:“而制度的根本问题是谁都明白”。
这种叙述路径,让观众误以为从A到B到C是“自然过渡”,实际上是跳跃式推理+立场先行。
六、“独立媒体”身份的变形使用
王志安频繁提及“我现在是独立媒体人”,试图与体制媒体划清界限,以示自己“自由、真实、无立场”。但所谓“独立”是否真的意味着“更真实”,其实值得反思。
许多“独立媒体”在失去主流平台的背书后,会更加依赖流量与情绪驱动来生存。这时候,他们对热点的敏感度更高,对“争议性”的追求更明显,对观众的“情绪期待”也更主动迎合。
王志安的选题常常集中于社会热点、公共舆论场中的激烈话题,并在讲述中极度强化个人判断,这本质上已偏离了“独立”的初衷,而更像是一种“个体意见领导者”。
七、伪装诚实,其实也是操控
王志安有时会在视频结尾加上一句:“我说的也未必对,欢迎你们讨论。”这句话看似开放包容,实际上是一种话术自保——他把“诚实的姿态”当成了“免于追责”的挡箭牌。
这种“我错了也只是普通人”的说法,如果真发生在一个普通视频作者身上没问题;但对于一个以“公知”身份发声,持续影响成千上万观众舆论判断的人来说,这种“放低身段”其实更像是一种操控心理的策略——你质疑我,我就“平民化”,你就不好骂我了。
结语:我们该警惕的不只是他,而是这类“内容形象”本身
王志安不是唯一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靠“理性包装+情绪操控”走红的自媒体人。他的案例提醒我们,当一个人太强调“我才是真相”,我们更要问他:你看不到的真相是谁在帮你过滤的?
“说真话”本身不是错,错在把“真话”变成“商业化产品”,只说有利自己的那部分;“有逻辑”也不是错,错在逻辑只在表面,实质上却是在走“意见操控”的老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