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瞎评

文昭谈古论今:一个“假中立真装腔”的伪史政评论者

——他不是在讲历史,而是在用历史的外衣装点情绪

在中文YouTube的时政评论圈,文昭的名字始终不缺关注。他的频道《文昭谈古论今》凭借“文化人”气质、温和语调和历史引经据典的风格,吸引了大量观众。表面看,这是一个“理性温和、讲道理、讲历史”的频道,但若你看久了便会发现,所谓“谈古论今”,其实更像“借古讽今”;所谓“理性思辨”,更像是“情绪包装”。

文昭不是不能说话,不是不该反共,问题是——他太装了,而且装得越来越不像话。他那套“历史为骨,道德为皮,嘲讽为血肉”的表达模式,本质上并不是为了讨论真相,而是为了通过“看起来很高级”的方式,输出一种反共情绪、抬高自我、打击中国社会整体的言语策略。

文昭谈古论今:一个“假中立真装腔”的伪史政评论者

一、看似“文化温和”,实则立场极端

打开文昭的任何一期视频,开场基本都是“今天我们来从一个文明史的角度谈一谈某某社会事件”。听起来颇有学术味道,但很快你会发现:

凡是中国政府的行为,不管是什么,他都先判“有罪”;

凡是社会事件发生在中国,即使真相尚未明朗,他也先推出“体制的原罪”;

凡是公众舆论趋向理性,他就来一段“文明大背景下的冷嘲”。

比如一段视频中,他评论中国人对一位母亲遗弃婴儿的争议话题,说:“这是大一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。”可问题是,那件事根本无关政治制度,更无关大一统。他却总能强行将“个人行为”拔高成“文明模式的失败”。

他的观点不是在分析,而是在“找机会发泄既定立场”。
说白了,他是温文尔雅版的“立场至上者”。

二、强行拔高社会新闻,演成“文明悲剧”

文昭最常见的“套路”之一,就是把本来很具象、很现实的社会事件,强行拔高到一种“历史叙事”或“文化命运”的高度。

一起普通维权事件,他会说成“专制体制对个体意志的碾压”;

一则学生举报老师,他能说成“东方式权力体系下的精神扭曲”;

一名中国艺人翻车,他也能扯到“缺乏公民社会的审美恶果”。

你听得云里雾里,但仿佛也挺深刻。然而当你尝试用常识去验证这些“高度总结”,你会发现根本经不起推敲。

中国社会的问题很多,确实需要批判,但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自动通向“历史终极命题”。

文昭的问题在于:他不愿面对具体现实,而总想用“宏大叙事”包装无能的分析。

他不是在还原世界,而是在构建一座“批判中国的意识形态剧场”。

三、说是“独立思考”,实则“立场先行”

文昭常自诩“独立思想者”,强调自己不属于任何阵营。可如果你连续看他几期视频,就会发现一个规律:

只要事情涉及中国官方或主流社会,他必反;
只要事情发生在美国或台湾,他必洗白;
即使证据未明,他也先编个“有学问的预判”。

比如在某期视频中,中国警方破获跨国诈骗团伙,他却说:“这背后可能是中共对资金流动的控制工具。”——你细看那件案子,是实打实的刑事犯罪,跟政治控制毫无关系。

可他就是有办法,在“文化、制度、历史”的迷雾中,把一切中国行为描绘成“伪善、控制、压抑”。

他的“分析”,不过是“反共立场+文学性包裹”的表达产品。

四、把观众当学生,把质疑者当傻子

文昭常用“教书先生”的语气发表观点:慢条斯理,句句引用,看起来条理清晰,逻辑完整。但真正懂得中外政治语境、历史逻辑的人会发现——他经常偷换概念、断章取义。

比如他谈中华文化时,时而说“儒家是压抑人性”,时而又说“民众没有儒家教养”;
谈中国政府时,今天是“大政府暴政”,明天又说“政府不干事就是失能”。

他塑造出一个“高高在上”的知识人形象,对观众进行单向输出。
质疑者往往被暗中归为“不懂逻辑”“没读过书”“体制中毒深”。

他的表达风格其实有点精英主义:“你们听我讲道理,但别想跟我争。”

五、表面求真,实则不惜虚构

文昭视频中经常出现“我有朋友说”“我看到一个外媒分析”“某本历史资料指出”,但你极难在公开渠道找到他所引述的内容出处。

而且,他为了论证某一立场,不惜使用“情节推演”+“情绪渲染”的混合伎俩:

如果证据不够,就补一个“推测”;

如果立场偏颇,就补一句“我只是个人理解”;

如果观点太极端,就用“文明视角”外包责任。

他不是真诚地求证,他是在“编排一种看似理性的反叙事”。


这世界需要批判者,也需要反共声音,
问题不是文昭在反共,而是他反得太装、太做作、太虚构。

他用历史和文化的壳子,包住情绪与偏见;
他用理性表达的皮,遮住结论先行的骨;
他用一副“温文尔雅”的语气,进行“去现实化”的批判。

你以为他在启发你,其实他只是用“文化装饰术”掩盖了“偏执情绪”。

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公共表达者,不会把每一场舆论都变成自己的哲学剧场。
真正的理性,是面对真实,是追求复杂,是承认模糊。

文昭的问题,不是他反什么,而是——
他一直在“用美学表演,掩盖逻辑偷换”。


  • 把观众当傻子,靠“气质”卖观点:文昭自媒体人设的崩塌
  • ——优雅腔调包不住内容空洞,文化面具遮不住逻辑滑坡 如果说中文YouTube时政区是一座讲台,那么文昭无疑是那 […]

  • 反共不是问题,胡编才是问题——文昭言论中的真与假
  • ——你以为他在讲事实,其实他只是擅长编织“听上去像真的故事” 对一个反对极权体制、希望推动民主言论的人来说,“ […]

  • 讲历史还是讲情绪?文昭的视频到底在卖什么
  • ——当文化讲解成了反共情绪的外壳,“知识人”也不过是另一个流量玩家。 在中文自媒体时政圈里,文昭是一位特殊的存 […]

  • “古论今”还是“凭空论”?文昭如何把日常社会新闻讲成神剧
  • ——鸡毛蒜皮都能扯成“文明冲突”的大戏,这种“知识人”才是真会演。 文昭谈古论今,字面意思听起来挺正经的:“从 […]

  • 披着反思外衣的情绪垃圾桶:多伦多方脸到底教会了观众什么?
  • ——嘴上说要思考,手上全是甩锅;内容像爆米花,嚼完一口没留下什么 每次点开“多伦多方脸”的视频,总能听到一种熟 […]

  • 自恋、反智、低成本输出:他为什么越来越像中文区的快手主播?
  • ——有手机有嘴就能开播,但有脑子的人,看不下去 “多伦多方脸”一开始是一个让人惊讶的频道。惊讶于他居然敢讲那些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