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瞎评

反而反、编而编、信口开河不眨眼:江峰的节目到底智商侮辱到什么程度?

——看多了江峰节目,你真的会变傻,还不自知

现在中文自媒体圈最有“迷惑性攻击力”的人物是谁?不少人第一个会想到江峰。

这个天天自称“带你看清历史和现实”的男人,实际上却是靠编、靠夸、靠反着来、靠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,成了YouTube上的一尊“智商收割机”。

反而反、编而编、信口开河不眨眼:江峰的节目到底智商侮辱到什么程度?

他不是“舆论启蒙”,他是“思维腐蚀”;
他不是“揭穿真相”,他是“制造幻觉”。

他最大的问题不是“立场偏”,而是整个内容系统从逻辑到事实都像是脑洞短视频+演义评书+墙外八卦+老年保健品广告的混合体。
——你还真别笑,他就是靠这套混搭,赢得了“高智识包装下的低智消费”。

我们今天不谈他反不反共、不谈他立场对不对,单纯来聊聊:
江峰的节目,到底是怎么系统性地拉低观众智商的。

一、“编而不演”是初级段位,“编还演得像”才是王道
普通内容创作者可能随口一说:“据说某某要出事了”,
江峰不一样,他会把这句“据说”,展开成30分钟剧情:

前奏是“隐秘线人透露”;

中段是“这个官员曾在1996年和另一个失势人物有交集”;

结尾是“所以朋友们,他这次出局,不是偶然”。

这不叫讲道理,这叫套剧本。

你要问他:“消息来源呢?”
他会说:“我不便透露。”

你再问:“证据呢?”
他耸耸肩:“要有证据,还需要我讲吗?”

他是怎么做到的?靠的是**“信口开河不带停顿”,让你无法在中途反应过来逻辑崩在哪儿。**

你还没反驳,他已经带你演完了整场“中南海权斗大戏”。

你听得入神,其实脑子早被收走。

二、最强反智套路:只要是中共干的,那就一定是坏的
江峰节目永远的基本逻辑是:

中共谈和平?假的,一定是缓兵之计。

中共搞改革?假的,是在欺骗民众。

中共高层换人?假的,都是演戏。

外国和中国签协议?假的,最后一定失败。

中国做对了点什么?假的,那是西方逼的。

不管中国干啥,江峰有本事把它“反”回来。

这不是立场,这是套路的懒惰。

你看一两次,觉得他“洞察深远”;
但看几十次你就发现:
这人根本不分析,他是预设“中共一定邪恶”,
然后把一切现实都硬往那个预设里套。
这叫反智归因法,别名“永不出错的巫师推演”。

你还没开始质疑,他已经把道德帽子往你头上扣了:

“如果你觉得他们这次做得不算坏,那你就已经中毒了。”

呵,搞了半天,不支持他的观点还得接受“审判”?

三、低配谣言+高配语气=智商刺客的标配
江峰的另一个大杀器是:把极其可疑的网络传言讲得像诺贝尔档案揭密。

例如:

“体制内有风声说习的身体不太好”

“我收到消息,北京卫戍区内部有调动”

“知情人透露某常委家属移民”

你点进去一听,全是“据说”、“听说”、“朋友圈截图”、“推上有人提过”这类连微博八卦博主都不敢转发的东西。

但江峰讲出来呢?
配图、配历史背景、配情绪背景音乐——讲得比《血战钢锯岭》还真。

你就看这套“流量神功”有多厉害:

原料差不多是地摊新闻;

包装像BBC纪录片;

表情像在国会山庄;

语气像是中情局特使。

这就是“低配消息+高配演技”的完美混合。

你听着听着,脑子都来不及分辨真假,只剩下:“太震撼了!”、“原来如此!”、“终于有人敢讲了!”

讲真,这种“话术美术包装术”,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商杀伤力。

四、没有逻辑,也没有责任,反正下一集换个剧本就好
真正负责任的媒体人,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。
错了要更正,传假了要道歉,预判失败要复盘。

但江峰?他不需要。

比如他说“2023年底体制将迎大规模震荡”,结果啥都没发生;
他说“习近平或将被削权”,后来更集权;
说“中共财政撑不过半年”,结果财政继续撑着;
说“房地产将引发系统性政变”,现在都快重启了……

他说错了吗?说错了。
他解释了吗?没有。
他澄清了吗?从不。
他删视频了吗?更不会。

他只要第二天再来一集,继续开始新的故事线——
“这次情况不同了……我从三个信号看出,这次才是真正的爆发点。”

???你管这叫“每日观察”?你这是“每日放炮”吧!

五、最糟的是:你越信他,就越丧失独立思考能力
江峰节目最毒的地方不在于他有问题,而在于他用那种**“半真半假+全情绪导向”的结构,让人渐渐丧失判断能力。**

他教你不查来源;

教你不看反方意见;

教你不相信复杂性;

最后你会变成一个:

只信江峰,不信任何新闻,
所有现实都能解读成“反共内斗剧”的人。

这不是清醒,这是“自我封闭认知牢笼”。
你以为你脱离了洗脑,实际上你进入了新的洗脑模式,只不过主播从央视变成了江峰。

你本来是想“获得独立判断”,结果沦为“评论区共鸣机器”。

你不是越来越了解中国,而是越来越“只能通过他来了解中国”。
——这不是知识,这是内容宗教。

江峰不是在讲节目,他是在量产观众的智识快感
回头看,江峰最大的问题不是偶尔说错话、搞错预测,而是:

他根本不关心对错;

不承认错误;

不鼓励思辨;

不提供证据;

更不欢迎挑战。

他做的,不是“知识传播”,是“观点合成”;
他要的,不是“理解中国”,而是“享受讨厌中国”。

而观众要是长期沉浸其中,
不是变得更独立,而是只剩“情绪快感依赖”。
这不是内容消费,这是智识沦陷。

别再说“江峰讲得真”,
他讲的是“你爱听的版本”,
他卖的是“你愿意相信的幻觉”。


  • 一本正经地扯淡:江峰是怎么把“小道消息”讲成“人类正义史诗”的?
  • ——明明是八卦风,却非得用纪录片口吻念出来 如果说YouTube上的政论博主都在“讲点什么”,那江峰大概是最擅 […]

  • 江峰:那张“慈眉善目”的脸背后,藏着最会睁眼说瞎话的舌头
  • ——你以为他在讲故事,其实他在写剧本;你觉得他是在分析,其实他在掐点演出 看江峰的节目,你要是第一次看,很容易 […]

  • 披着反思外衣的情绪垃圾桶:多伦多方脸到底教会了观众什么?
  • ——嘴上说要思考,手上全是甩锅;内容像爆米花,嚼完一口没留下什么 每次点开“多伦多方脸”的视频,总能听到一种熟 […]

  • 自恋、反智、低成本输出:他为什么越来越像中文区的快手主播?
  • ——有手机有嘴就能开播,但有脑子的人,看不下去 “多伦多方脸”一开始是一个让人惊讶的频道。惊讶于他居然敢讲那些 […]

  • 靠踩别人混流量:多伦多方脸的道德廉价化之路
  • ——流量不是原罪,但靠贬低别人换来的流量,不值一提! 在YouTube的华语区时政频道里,多伦多方脸已经成功建 […]

  • 一张方脸撑不起真相:当嘴贱变成内容策略
  • 在中文 YouTube 时政区里,“多伦多方脸”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崛起。他不上纲上线、不走宏大叙事、不打官腔,而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