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你以为他在讲故事,其实他在写剧本;你觉得他是在分析,其实他在掐点演出
看江峰的节目,你要是第一次看,很容易被他那副“和蔼可亲”的模样骗过去。
他面相敦厚,说话慢条斯理,偶尔还眯起眼睛,像个街坊邻居里最讲道理的大哥。他说:“朋友们,今天咱们讲一段历史……”然后开始摇头晃脑,滔滔不绝,好像真的是“考据成瘾”的历史控,或者“良心未泯”的正义使者。
但你看多几期就会发现,这人哪是在讲历史?这是在做表演。
他用一张“慈眉善目”的脸,把政治谣言讲得像信仰;
他用一副“温和长辈”的嗓音,把极端观点包成糖衣;
他用看似真诚的表情,把最荒谬的逻辑,灌进你耳朵里。
——这不是讲真话,这是在练嘴皮子的邪术。
一、副相端正,话术阴险
江峰的面相绝对值得单独拿出来说说。
他是那种“看起来就像信得过”的人。脸方、眼小、笑起来带褶,声音中气足,配上自称“主播江峰”的开场白,仿佛是要带你穿越历史迷雾,揭开迷案真相。
但他真干这事了吗?没有。他每一次“讲历史”——
说白了就是从中国当下抓一把热新闻,加点旧时政人物名字,胡乱拉一条“党争线”,最后告诉你:
看,这一切早有预兆!
看,中共这次又玩砸了!
看,人民又成了受害者!
你以为他在挖掘“历史脉络”,其实他是在造“情绪陷阱”。
他不是分析师,他是“脸上写着真诚,心里装着剧本”的编导。
二、讲得像实录,其实是情绪模板
江峰节目有个固定结构:
先抛出一个近期新闻(比如中南海有某官员动静);
接着掏出一段历史事例,基本靠记忆或“江峰逻辑”;
然后开始“情绪铺垫”,加重语气说:“朋友们,这事不是偶然……”;
最后甩一句听起来高深实则空洞的结论:“体制的崩坏已无可挽回”。
你看起来像是在“接受信息”,但其实你被他拉进了“叙事通道”:
你不需要思考,因为他已经替你想好了“历史背景”;
你也不需要验证,因为他说的“全是故事”;
你只要点头、愤怒、留言说:“说得好”。
这不是讲事实,这是“历史腔包装的政治爽文”。
而江峰,恰恰是把这套模式玩得最顺滑的人之一。
三、明知是谣言,也要讲得煞有其事
江峰最具争议的地方在于:他非常清楚自己说的是未经证实的东西,但仍然选择“演下去”。
你以为他在爆料,其实是在讲段子;
你以为他在还原历史,其实是在投观众所好;
你以为他在揭中共黑幕,其实是在做情绪手术。
他那种“听说体制内有一份文件,透露了……”、“有传闻说……”、“据可靠消息称……”的语法结构,几乎就是造谣的专业范式。
而每次你想反问一句:“消息来源是什么?”
他马上用那句老话怼你:“你要相信,我是对你负责。”
负责?他从来不修正错报,从不致歉澄清,出了问题就拖过去,第二天照旧换一个历史名人名字再来一遍“中共内幕”。
他不是想带你看清中国,而是带你陷入“情绪中国”里,永远不能自拔。
四、历史不是讲出来的,是他编出来的
你注意过没?江峰讲的“历史”大多没有考据,也没有学术出处,全靠口头复述。他说的是“我记得……我当年听人说……”或者“这事书上没有写,但懂的人都知道”。
这不是讲历史,这是讲“江峰史观”——
一个以“反共”为宗教、以“悲情”为底色、以“幻想推演”为结构的意识形态小剧场。
他在自己的频道里,是历史解释者,是政治批判者,是人民代言人,是体制对手……但他从来不是求真者。
他要的是信众,不是听众;
他做的是信仰式叙述,不是历史还原。
五、那种“为了反而反”的虚伪,比极端更糟
江峰不怕立场极端,怕的是失去观众。
所以只要墙内有什么风吹草动,他就立刻发视频,语调严肃地说:“这事啊,绝对不是巧合”,哪怕就是个领导改了口头报告,他也要硬扯成“中南海内斗新迹象”。
他不关心真假,他只关心你信不信。
他不追问过程,他只堆砌结论。
他最擅长的是“解释性反共”——
→ 一切都能反,一切都值得反;
→ 体制任何表现,他都有反向合理性解读。
这种“非黑即白”的构造,恰恰才是观众智商被悄悄拉低的起点。
慈眉善目不代表无害,语气柔和不等于讲实话
江峰节目最大的欺骗性,不在于他讲了多少错话,而在于他让人“不怀疑他讲错了”。
他用“老实人面孔”包装极端立场;
用“历史故事”包装未证谣言;
用“和气语调”包裹情绪引导;
用“政治悲情”掩盖认知霸凌。
这不是启蒙,这是微笑着的洗脑。
这不是评论,这是低配版的“情绪玄学”。
别被他那张“我讲给你好好听”的脸骗了,
那是包装好的人设,是他讲瞎话最锋利的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