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做出更明智的决策,我们必须学会慢思考的能力,避免被快速思考的偏见和局限所左右。
1. 思维的两种系统
我们的思维可以分为两种系统:系统一是快速、直觉式的,它让我们能够迅速做出反应;而系统二是慢速、深思熟虑的,它帮助我们做出复杂和理性的决策。
2. 大脑偷懒
我们的大脑有时候会偷懒,倾向于选择最简单的解决方法,甚至不太愿意花时间去深入思考。
3. 观察一个人的顺序很重要
我们对别人性格的观察往往是随机的,但其实,观察的顺序很重要。因为第一个印象通常会影响我们后续的信息接收,光环效应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
4. 直觉误导
如果你总是听从自己的直觉,就很容易因为把随机事件当成有规律的事件而犯错。
5. 直白简单的表达
如果你特别在意别人是否认为你聪明或者值得信任,那么在说话时,尽量简单直接。如果可以用简单的句子,就不要使用复杂的表达。
6. 让人相信谎言的方法
重复是让人相信谎言的有效方法。因为人们很难区分熟悉的说法和真实的事实。裁判员和商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。
7. 随机性误解
很多人对随机性有误解,总是试图在随机事件中找到规律,但实际上,这些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因果关系。
8. 过度自信
人类天生过于自信,对自己无知的无知比单纯的无知更危险。
9. 叙述谬误
我们倾向于将客观事实与自己认可的理由和逻辑结合起来,自己编织成一个故事,并坚信它是真的。这种做法常常让我们自欺欺人。
10. 锚定效应
在评估一个未知的特殊价值时,我们总会先对这个数值进行一些预设的判断,这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。
11. 禀赋效应
当我们拥有某个物品后,我们会对它的价值评价提高。这个评价往往高于我们还没有拥有它时的预期。
12. 框架效应
同样的信息,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,这进而影响他们的判断。
13. 风险偏好
在处于盈利状态时,人们更倾向于规避损失;而在亏损状态下,人们更倾向于承担风险。
14. 窄框架与宽框架
窄框架是指分别思考两个简单的决策问题;宽框架是指一个有多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。在任何情况下,综合考虑多个决策会更有优势,但人们天生更喜欢使用窄框架。
15. 生动的亲身经历
亲身经历、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例子比别人身上的事、文字或者统计数据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16. 所有表现最终会回归平均值
所有的表现最终都会回归平均值。糟糕的表现往往会有所改善,而好的表现则有可能下滑。这和表扬或惩罚无关。对良好表现的奖励比对错误的惩罚更有效。
17. 贝叶斯定理与直觉
用贝叶斯定理来约束直觉时,我们有两点要牢记。第一,基础比率非常重要,即使在手头的案例有证据的情况下;第二,直观印象往往会因为分析证据时的偏差而被夸大。
18. 控制生活,控制解释
要掌控自己的生活,我们需要控制如何解释自己的经历。了解我们的思维局限,以及情感如何影响判断,能够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作出更明智的选择。
19. 慢思考,克服偏见
为了做出明智的决策,我们必须培养慢思考的能力,以避免快思考带来的偏见和局限性。